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具有密度大、安全性高、服务性强的特点,行车组织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社会影响巨大。特别是,随着新一代列车控制运行技术和设备应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发生巨大变革。

本教材编写始于2001年学校创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武汉地铁培养运营管理人才,深入地铁一线进行长达一年时间调研,最终编写校本教材,使用反应良好,保证了人才质量。2012年8月在中国物资出版社公开发行,社会反应良好,使用量大。2015年本校本专业成功申报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专业,根据建设需要,本课程教材进行重编,按现代学徒制教学要求,坚持双主体,坚持教材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坚持学习任务对接工作任务,坚持学习过程对接工作过程,与企业专家一起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于2016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公开发行。2018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国家专业标准公布,为对接专业标准,编写好《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教材,编者深入多个地铁公司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进行细致地研究,选取典型行车组织工作任务为研究对象,分析整理了相应的作业程序、行车规章和职业技能。

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按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要求编写教材,实现教材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材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本教材是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标准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教学规定内容编写。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方法、行车规章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行车组织的职业能力。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由“行车组织基本知识、行车闭塞、车站行车组织、车辆段接发列车、车辆段调车和施工检修组织”等。

本教材具有如下创新和特色:

1)教材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任务

系统分析2016年1月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技能和素质要求》和《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0年1.0版)等行业标准,确定本课程对接职业标准的对接点。以站务员、行车值班员、车辆段值班员、车辆段调度员值班员等职业岗位标准为目标构建课程学习内容,针对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典型学习任务,确定教材的内容。

2)教材内容实现赛证融通

教材内容吸收本专业国家大赛相关内容,较好地将技能大赛内容融入教材。教材内容对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知识和技能要求,与1+X考证实操项目对接了两个项目(三个实操项目),与1+X考证行车理论知识对接达100%。

3)教材编排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本教材编排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融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步教学,提供模拟演练教学模式。教材提供大量技能演练指导书和实操考核评价标准,有效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4)教材引入思政案例,强化思政教育。

引入思政案例,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既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养成遵章守纪的职业素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5)教材内容对接专业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标准》(2018年)对专业核心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有行车闭塞法;控制台监视与操作;接发列车作业;施工行车组织”等。教材教学内容有“行车基础知识、行车闭塞、车站行车组织、车辆段接发列车、车辆段调车和施工检修组织”等内容,真正实现教材内容对接专业标准。

教材更新方面,引入思政案例,通过与教学内容相融的事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事故安全分析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开发二维动画和录制专业视频,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阐述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职业技能;同时优化编审团队,强化校企双元理念;继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保持教材内容先进性。

本教材适用于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也可以作为本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用书,还可供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行车工作人员阅读和参考。